⋯⋯從五十歲到七十歲,持續不斷以不同素材和技法出現在畫中的「牛」,都是個人一生中歷經世事的變遷所體驗的「浮世繪」。這當中有觀察細微的彩筆精密描繪,有簡潔意象的概念化造型;有黑白單色的純粹素描;有潑灑成形的抽象構成;有將舊畫重新整形呈現的變貌,經常是在瞬間捕捉心中形成的原形,一旦畫出來就不再修改,這幅畫就完成了。
by謝里法
1985年《水牛習作》粉彩 在紐約所畫 56cm x 80cm
謝里法的《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》是在美國完成的,從海外撰述前一個世代的臺灣美術發展,不僅有時間的距離,也有空間的距離。時間的距離,除了畫家的回憶之外,也多了後人的評價。空間的距離,雖使人得以宏觀以視,但也因離開了土地,而有些許的失落之感。謝里法在紐約回憶出土江文也的心情時,便曾提到「一個受難的民族,逃得出苦難的土地,卻逃不出民族共同的苦難。」如此的心境,或可視為其旅居美國時的心情反映。而此張《水牛習作》,雖以習作名之,但卻不應只從技巧的層面理解之。在以文字梳理了歷史的記憶之後,此作,或可視為以畫筆,回應其對臺灣土地印象的情思。
2003年《神樣↔牛》壓克力 油彩 162cm x 260cm
這件作品中,可以看到西方宗教畫常出現的天使形象,而牛亦出現在此作中,並且被安排在看似一個台座之上,布幕之前。其作用或寓意為何,令人好奇。
2007年《牛的社會百態》壓克力 162cm x 260cm
此作以平行四邊形所區隔出的空間。令人不禁想起中國早期壁畫中的表現形式。而以金色與銀色勾勒出青綠山石,亦暗示著唐代以降的金碧山水。前景處,又設置一圓形的競技場,可見鬥牛的場景。其旁則又安排一個大型木牛的裝置,牛隻陸續從其中走出,彷彿即將上演一場木牛屠城記。
2010年《霓虹燈下的精靈》壓克力 162cm x 130cm
謝里法曾回憶在琉森看到一個令他終生難忘的展覽「美術史上的光」,他說:「印象派借光的語言詮釋大自然的繪畫,到現代畫中霓虹燈光或幻燈機打出來的圖像等等。⋯⋯了解到光的元素對人類視覺藝術的重要。」而此作,正是謝里法嘗試以霓虹燈光取代自然光源之作。我不禁好奇,霓虹燈光是否較自然光源,更能展現作為標本之牛的處境?
2007-2010年《偉牛肖像》 壓克力162cm x 130cm
2012年《臉書牛》壓克力162cm x 130cm
1965年 謝里法從法國到西班牙旅行途中的人物淡彩速寫
謝里法曾自述:「(『巴黎人物』系列),是我到達法國之初走在街上或咖啡廳所竹看到的街頭眾生,⋯⋯這系列的尺寸都很小,色彩強烈而且一而再地變形,⋯⋯是傳達人與人之間的隔離所造成的疏離感,想把巴黎大都會生活的人的心理狀態畫成一幅畫⋯⋯」之所以將這幅人物畫置於牛系列之中,其實是想呼應謝里法以臉書牛思考科技文明之下,人與人的疏離感。
2009-2010年《牧童物語》 壓克力162cm x 130cm
這幅靈感來自黃土水<<水牛群像>>的作品,重新演譯人與牛之間的互動。或觀望,或挑釁,或駕駑,或愛撫。隨著歷史時間的推移,人與牛的關係,也愈加地耐人尋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