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

寶拉(Paula Modersohn Becker):德國表現主義的先軀

寶拉(Paula Modersohn Becker,1876-1907),首位擁有個人博物館的德國女畫家,她的一生雖然短暫,但卻畫下了充滿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風景。1900年到1907年幾次的巴黎旅行,啟發了寶拉的藝術視野,也使得她有機會走進當代藝術的網絡之中。到了巴黎的寶拉,參觀了羅浮宮從古代到現代的藏品,走訪了當時巴黎舉辦的當代畫展,也進入了巴黎美術學院學習。這些經歷,也形塑了她作品的特色。寶拉的人物畫,有著粗糙的畫面肌理及宛如非洲面具般的平塗塊面,也因此使得研究者將其1906年的人物肖像畫(portrait of Lee Hoerlger)與畢卡索1905-06年的人物肖像畫(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)進行比較,並指出兩者與非洲面具的可能關連。寶拉碩大厚實的人物形象,也可看到與高更大溪地女子像的相似性;此外,兩者也經常以水果和花朵裝飾畫中的女子。再者,寶拉謎樣般的《結婚六周年自畫像》,其裸露的上半身與包裹白巾(白裙?)的形象,也與高更《持扇的女孩》頗為雷同。若從寶拉分娩的時間(1907年11月)往回推算,這幅1906年所繪的《結婚六周年自畫像》,極有可能是寶拉想像自己懷孕模樣的畫作。而這件作品中的女子,儘管身軀顯得蒼白,但臉部與雙手卻以較為深紅的色調描繪,尤其是撫摸著肚子的右手,顯得略為浮腫。寶拉的人物畫,經常強調臉部與手部的描繪,人物的五官,如以紅色調表現眼周及鼻頭,令人印象深刻。如此突兀的刻畫,不免讓人費猜疑,或將其與某些情緒聯想在一起。寶拉的靜物畫,則令人聯想到尚塞對靜物的態度:不以描繪該物的形色為主,而以表現出該物的純粹性為目的。所謂純粹性或也可視為是某種精神的呈現。寶拉的靜物畫,即有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神秘性,看似簡單樸實的果物,卻彷彿蘊藏著某種神秘的特質。寶拉的作品,承接著高更、塞尚等人,對於形象主觀性的思索;同時又有著某種令人玩味的情緒存在其中。如此的特質,或可視其為德國表現主義的先軀。總之,寶拉短暫的一生,從德國的沃普斯韋德(Worpswede)到法國的巴黎;從沼澤地的自然風景到博物館與當代畫展的人文景象,無不透露出,她在二十世紀之交的獨特性與承先啟後的重要性。




 寶拉 portrait of Lee Hoerlger 1906

畢卡索 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 1905-06

高更  持扇的少女 1902

寶拉  結婚六周年自畫像 1906

寶拉  母與子


高更  大溪地女子

塞尚  蘋果與橘子  c.1899

寶拉 靜物  1906






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

Art Basel in Hong Kong 2018

今年(2018)的展覽,我對幾件作品印象頗為深刻。第一眼看到這件希臘藝術家的《先跳舞》時,不覺莞爾。紅色閃亮的字體配上金色的背景,不需思考,一切自明。

     
 Nikos Navridis Dance First 2017

以下三張照片是同屬一位創作者的。也許是我參觀路線所致,我之所以走向這件作品,乃因嗅到些許文人的氣息。這些書寫作品,讓我彷彿看到道家思想的自在隨性。好奇地想要探尋何人所作,没想到轉個彎卻看到如此一般的情景:一個頗似巫師的男子,坐在掛滿看似畫符的空間內寫字。回神後,又發現此空間外,有張潤格,清楚地告知現場揮毫的價錢。(蛙王之作)




以下幾件作品,則是對自然的重新闡釋,如Jagannath Panda對於土地與植物的表現,即充滿著現代材質與視覺經驗的融合美感。此種以工業化的材質營造出抒情感的作法,也可在林佑生的作品中,感受強烈。Metal Tree即是巧妙地將電器廢棄物,重新組構並形塑成頗具姿色的樹態。旁邊安置另一位藝術家的坐這山望那山,可見出刻意呈現的展示趣味。

Jagannath Panda The Structure of Arid Terrain 2017

林佑生 Metal Tree 2018

馮力仁 坐這山 望那山  2013

接下來的三件作品,皆以地磚為形象,藉此寄託藝術家對於歷史空間及成長空間的記憶。第一件作品,藝術家以手繪精緻有著承載時間裂痕的地磚和該建物的局部草圖,讓觀者可以按圖索龭地追溯歷史。第二及第三件作品,則是在上海成長的藝術家,以地磚及仙人掌的刺,演譯出對城巿景觀快速變遷的新舊回憶。或如評論所言,她的雕塑因調和人工製品,工業經驗以及城巿生活而占據特殊空間。


張如怡  一株-2 2018
張如怡 只有現在 2018

此外,也有幾件對自然物與環保相關的創作,如將自外太空墜落到地球的隕石與貝瞉的組合;或者直接赤裸裸地解剖海獅,而露出其體內充斥的人工物,強烈的意圖,令人留下難以抹滅的震憾。




此作名為「左翼」(「左派」)的作品,乍看之下僅是一隻左邊翅膀,但仔細一看,便可發現此隻翅膀,是由一把把閃閃發光的鐮刀組成。具象與抽象的喻意,昭然可見。

Alfredo and Isabel Aquilizan Left Wing: Project Another Country, 2016

李景湖的路燈,則象徵出外工作的遊子,當夜晚來臨路燈亮起之際,想家之情,油然而生。
李景湖  回家

Erwin Wurn的一分鐘雕塑,則是由藝術家提供劇本,而讓觀眾依圖示與說明即興創作,以此重新思考「雕塑」的定義。



以下兩件為錄像作品,第一件作品,是對於「永久」收藏的探索,發人深思。第二件以絹布為媒材的作品,則令觀者在短暫的時空之中,感受到與「永恆」的剎那相遇。

 Wong Kit Yi 99-year lease

大卷伸嗣 《臨界之氣:時空》 2018

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

五種觀看時尚的方式

五種觀看時尚的方式
Valerie Steele (Director and Chief Curator, The Museum at the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:從時裝的歷史切入,看不同時代與區域的衣服如何演變;以及透過衣服為載體,所演譯出關於性別、文化、權力等課題。
Sonnet Stanfill (Senior Fashion Curator,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):時尚展覽除了以主題來系統化的闡述館藏之外,它也藉由邀請時尚界的名人參與及舉辦世界巡迴展出,進一步地擴展其影響力。
深井晃子(京都服飾文化研究財團前館長,KCI):時裝是世界共通的語言,透過典藏研究與展覽,發揚京都對穿著文化的理解。
洪麗芬(服裝設計師):服裝應突顯出對於人文與自然的關懷。
董陽孜(書法家):透過「讀衣」計劃,以書法的線條為靈感,創作日常服裝,以此結合書法藝術與生活風格。周裕頴舉例,小時候看的漫畫,現在被設計成衣服,未來也可能被博物館收藏;所以時尚來自日常生活。


深井晃子

Sonnet Stanfill

Valerie Stee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