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

寶拉(Paula Modersohn Becker):德國表現主義的先軀

寶拉(Paula Modersohn Becker,1876-1907),首位擁有個人博物館的德國女畫家,她的一生雖然短暫,但卻畫下了充滿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風景。1900年到1907年幾次的巴黎旅行,啟發了寶拉的藝術視野,也使得她有機會走進當代藝術的網絡之中。到了巴黎的寶拉,參觀了羅浮宮從古代到現代的藏品,走訪了當時巴黎舉辦的當代畫展,也進入了巴黎美術學院學習。這些經歷,也形塑了她作品的特色。寶拉的人物畫,有著粗糙的畫面肌理及宛如非洲面具般的平塗塊面,也因此使得研究者將其1906年的人物肖像畫(portrait of Lee Hoerlger)與畢卡索1905-06年的人物肖像畫(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)進行比較,並指出兩者與非洲面具的可能關連。寶拉碩大厚實的人物形象,也可看到與高更大溪地女子像的相似性;此外,兩者也經常以水果和花朵裝飾畫中的女子。再者,寶拉謎樣般的《結婚六周年自畫像》,其裸露的上半身與包裹白巾(白裙?)的形象,也與高更《持扇的女孩》頗為雷同。若從寶拉分娩的時間(1907年11月)往回推算,這幅1906年所繪的《結婚六周年自畫像》,極有可能是寶拉想像自己懷孕模樣的畫作。而這件作品中的女子,儘管身軀顯得蒼白,但臉部與雙手卻以較為深紅的色調描繪,尤其是撫摸著肚子的右手,顯得略為浮腫。寶拉的人物畫,經常強調臉部與手部的描繪,人物的五官,如以紅色調表現眼周及鼻頭,令人印象深刻。如此突兀的刻畫,不免讓人費猜疑,或將其與某些情緒聯想在一起。寶拉的靜物畫,則令人聯想到尚塞對靜物的態度:不以描繪該物的形色為主,而以表現出該物的純粹性為目的。所謂純粹性或也可視為是某種精神的呈現。寶拉的靜物畫,即有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神秘性,看似簡單樸實的果物,卻彷彿蘊藏著某種神秘的特質。寶拉的作品,承接著高更、塞尚等人,對於形象主觀性的思索;同時又有著某種令人玩味的情緒存在其中。如此的特質,或可視其為德國表現主義的先軀。總之,寶拉短暫的一生,從德國的沃普斯韋德(Worpswede)到法國的巴黎;從沼澤地的自然風景到博物館與當代畫展的人文景象,無不透露出,她在二十世紀之交的獨特性與承先啟後的重要性。




 寶拉 portrait of Lee Hoerlger 1906

畢卡索 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 1905-06

高更  持扇的少女 1902

寶拉  結婚六周年自畫像 1906

寶拉  母與子


高更  大溪地女子

塞尚  蘋果與橘子  c.1899

寶拉 靜物  1906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